道德經解 道德經解

道德經‪解‬

Publisher Description

純陽帝君釋義

雲門魯史纂述


體道章第一


道(元始一炁虛无自然)可道。非常道。(道本無言擬議便非)名(長養萬物不可知識)可名。非常名。(愈採愈深愈執愈失)無(蕩蕩難名民無得稱)名天地之始(純亦不已先乎覆載)。有(太極分真強名曰道)名萬物之母。(降本流末養育羣生)故常無欲以觀其妙。(隱顯莫測無心運化)常有欲以觀其徼。(守中抱一有意操持)此兩者。(執其兩端空空如也)同出而異名。(一分造化心起經綸)同謂之玄。(盡性至命體用一源)玄之又玄。(形神俱妙無中生有)眾妙之門。(悟由此入妙用難量)


道。乃混元未剖之際。陰陽未分之時。無天地以合象。無日月以合明。無陰陽以合氣。無造化以合其道。這是箇道。字可道。心可道其妙。而口難道其微。謂道不可須臾離。而瞻之在前。忽然在後。這是可道的。仰之彌高。鑽之彌堅。非空於玄而實有。玄之、之妙。豈口可道。只可心會。非常道、是心可道之道。非日用五倫之道。非治國安民之道。這箇道豈是有作有為。尋常之道。致廣大而盡精微。故曰非常道。名、何謂是名。無動無形。無機無化。無極無虛。無空無相。這就是名。名、不知其為名。故名也。可名、是心名其名。難口名其名。謂之可名。非常名、是心之名。非有形相之名。虛中、虛空中空。虛中有實。空中有相。只可意取不可聲名。一切影響算不得此名。而況有實具者乎。只在先天中求先天。這就是可道之道。可名之名了。連先天中還是強為道為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者待之而後動也。有者已動而將形也。天地始者。雌雄蟠虬而物所自暉。萬物母者。陰陽感兆而氣所自育。以無而偶有。猶以天而配地。以母而配始。猶以煮而合神。是知有與無。一者峙而天地位焉。始與母二者出。而萬物育焉。人之靈明知覺。即無也神也。納編活動。即有也氣也。要具大方眼。然後可以見不見之處。照不照之所也。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一定之中而求變化日常。未見之前而將興發曰欲。沖虛至聖曰妙。包元含靈曰徼。觀妙於定中而求變化。待之而後動。動於未見之前而將興發。此即觀其沖虛。至聖見其智慧之精微。於一中而求變化。已動而將形。形於未見之前。而將興發。即此觀其包元含靈。見其功用之遠大也。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兩者道與名也。無與有也。始與母也。妙與徼也。皆與兩者而當以無與有為先。有無同出於一。而名乃分矣。玄者。不可見不可聞不可說。玄之又玄者。以其無與有兩者愈不可見聞。愈不可名說。即此道也。眾妙之門。言其玄乃萬物沖虛。至聖出入之所也。有物先天地。眼下甚分明。道之體自然也。道之用虛無也。虛無者。先天地也。聚同云。委志歸虛無。悟真云。道自虛無生一煮。此乃為之而有以為也。自然者。後天地也。人禀父母陰陽二黑而生。而長渾淪未判。抱一無離。此乃無為而無以為也。夫人本來清靜。若見得明了。須於無聲無臭的時節。存惟精惟一工夫。方得入眾妙門。所謂透到。是處一明一切。明一了一切了。利根上士獲覩此經。字求上義。義裏通神。句中得意。意外悟道。忽若智慧眼開。感得天人相與。寧不慶快。


眾妙應須無以觀。更將有向竅門看。

可名物母明明說。兩顆玄珠轉玉盤。

GENRE
Religion & Spirituality
RELEASED
2020
March 19
LANGUAGE
ZH
Chinese
LENGTH
85
Pages
PUBLISHER
善書緣
SELLER
ECROWD MEDIA INC.
SIZE
471.9
KB

Customers Also Bought

大學淺言新註 大學淺言新註
2014
中庸淺言新註 中庸淺言新註
2014
藝術欣賞報告 藝術欣賞報告
2016
論語探義 論語探義
2015
大學證釋 大學證釋
2013
中庸證釋 中庸證釋
2013